我國八十年代的中專生類似現在普通二本,你覺得呢?
我國自1952年開始統一高考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已經完善了高考制度,然后因為其他原因,中途停止了高考制度,在1977年再次恢復高考后至今,高考在不斷發展完善中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發揮巨大的努力。
自1977年后,雖然高考制度已經恢復,但是還是有很多考生沒能參加高考,在那個時間,能上中專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很多人都說,在我國八十年代的中專生相當于普通二本水平,這個小編就只能呵呵一笑,說這句話的人根本就不了解大學擴招之前的中專生。
八十年代的中專和現在的中專不是一個概念,更不是一個量級。那個年代,中專分小中專和大中專兩種。小中專是初中考的,大中專是高中考的。對農村孩子來說,初中能考上小中專,農村戶口就可以轉為城市戶口,畢業以后國家分配工作,就可以吃商品糧了。吃商品糧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有了有正式工作,每月有收入、吃藥能報銷、經常發東西、退休有工資。從此就可以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生活,是正兒八經的城里人了。這對廣大農村孩子及其家長來說,是祖墳冒青煙的大喜事。毫不夸張的說,無異于過去的金榜題名!
八十年代,民營經濟還不是很發達。當時的大中專畢業生,國家分配工作。中專畢業以后,一般都會分配到國企、機關和事業單位,并且是干部編制。當時人才很缺乏,大型國有企業,干部隊伍主要是中專生,以及一些以工代干人員,全日制本科畢業的大學生很少。中專生在單位鍛煉幾年之后,很多人都走上了領導崗位。
過去的中專是很難考的。難度有多大?給你舉個栗子就明白了。我是八十年代考取的小中專,我中考那年,中專分數線是500分左右,重點高中分數線445。想考上中專,有兩個條件,一,智商夠高,二,足夠吃苦。到時我所在的全縣唯一一所重點初中,全縣的尖子生都匯集在此,兩個班一百八十人左右,能考上小中專的只有十來個人。全縣二十幾個鄉,都有鄉初級中學(普通中學),基本沒人能夠考上小中專。按全縣初中畢業生3000人計算,小中專錄取率僅為千分之四左右。我老家那個村,全村2000人口,在大學擴招之前幾十年,算上我在內,僅僅出了三四個中專生和大學生。我村曾經有一個人,為了考大學,復讀了七八年,最后勉強考了一個大專??上攵?,當年考中專、大學難度有多大!
而現在的大學錄取率如何呢?不要說一本,985、211大學在各省錄取比例也占全部考生的10%左右。拋開諸如清華、北大、浙大、上交、復旦等頂尖985大學不說,就現在很多211大學的學生,包括一部分985大學學生,如果放在八十年代,不成為“大學漏”就是燒高香了,即便能被錄取,充其量就是大專和中專。可惜,歷史不會重來,所以,過去的中專生和現在的大學生沒什么可比性。
關鍵字Tags:我國 八十 八十年代 十年 年代 中專 中專生
我國八十年代的中專生類似現在普通二本,你覺得呢?網址:http://www.cnpujin.cn/html/xxdt/xwkx/4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