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中專-中藥制劑學(1)
1.下列給藥方式起效最快的是()
A.鼻黏膜給藥
B.口服固體制劑
C.靜脈注射給藥
D.皮下注射給藥
E.肌內注射給藥
2.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藥藥劑的配制理論、生產技術、質量控制與合理應用等內容的一門綜合性應用技術科學,即()
A.中藥制劑學
B.中藥調劑學
C.中藥藥劑新技術
D.中藥藥劑新劑型
E.中藥藥劑學
3.來源于動物、礦物、植物,經過簡單加工或未經加工而取得藥用部位的生藥材,稱為( )。
A.制劑
B.炮制
C.劑型
D.中成藥
E.中藥材
4.混懸液型液體制劑屬于下列哪一種劑型分類法( )。
A.按服用方法分類
B.按分散系統分類
C.按給藥途徑分類
D.綜合分類法
E.按制法分類
5.不屬于中藥劑型選擇“五方便”內容的是( )。
A.方便質量控制
B.方便服用
C.方便攜帶
D.方便貯存
E.方便生產
6.下列不屬于中藥制劑微生物污染途徑的是()
A.原藥材和輔料
B.操作人員
C.制藥設備
D.包裝材料
E.天氣情況
7.易氧化的藥物是()
A.酯類藥物
B.具有酚羥基的藥物
C.苷類藥物
D.中藥的干浸膏
E.多肽類藥物
8.下列不屬于中藥制劑微生物污染途徑的是( )。
A.原藥材和輔料
B.操作人員
C.制藥設備
D.包裝材料
E.天氣情況
9.易氧化的藥物是( )。
A.酯類藥物
B.具有酚羥基的藥物
C.苷類藥物
D.中藥的干浸膏
E.多肽類藥物
10.防止藥物水解的方法是( )。
A.避光
B.驅逐氧氣
C.加入抗氧劑
D.加入表面活性劑
E.制成干燥的固體
11.散劑按藥物組成可分為()
A.分劑量散與不分劑量散
B.單味藥散劑與復方散劑
C.溶液散與煮散
D.吹散與內服散
E.內服散和外用散
12.可選擇做成散劑的藥物是()
A.易吸濕或氧化變質的藥物
B.刺激性大的藥物
C.腐蝕性強的藥物
D.含低共熔組分的藥物
E.含揮發性成分多的藥物
13.散劑按藥物組成可分為( )。
A.分劑量散與不分劑量散
B.單味藥散劑與復方散劑
C.溶液散與煮散
D.吹散與內服散
E.內服散和外用散
14.除另有規定外,散劑的貯藏條件為( )。
A.密封
B.避光密封
C.密閉
D.置陰涼處
E.30℃以下密封
15.除另有規定外,散劑的含水量不得超過( )。
A.8.0%
B.9.0%
C.10.0%
D.11.0%
E.12.0%
16.下列浸出制劑需進行含醇量測定的是()
A.杞菊地黃口服液
B.金銀花糖漿
C.益母草膏
D.舒筋活絡酒
E.顛茄浸膏
17.下列屬于含糖浸出劑型的是()
A.浸膏劑
B.煎膏劑
C.湯劑
D.合劑
E.流浸膏劑
18.合劑若加蔗糖,除另有規定外,含蔗糖量以g/ml計,含糖量一般不高于( )。
A.50%
B.40%
C.30%
D.20%
E.10%
19.煎膏劑收膏時加入煉糖或煉蜜,其量應為( )。
A.清膏量的1倍以下
B.清膏量的2倍以下
C.清膏量的3倍以下
D.清膏量的4倍以下
E.清膏量的5倍以下
20.下列浸出制劑需進行含醇量測定的是( )。
A.杞菊地黃口服液
B.金銀花糖漿
C.益母草膏
D.舒筋活絡酒
E.顛茄浸膏
21.下列關于流浸膏與浸膏劑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某些以水為溶劑的中藥流浸膏,也可用煎煮法制備
B.浸膏劑的制備多采用滲漉法、煎煮法,有的也可采用回流法或浸漬法
C.稠浸膏可用甘油、液狀葡萄糖調整含量
D.干浸膏可用淀粉、乳糖等調整含量
E.流浸膏每1g相當于原飲片2~5g
22.不屬于茶劑特點的是( )。
A.體積小
B.用量少
C.便于攜帶
D.服用方便
E.滋補性飲片可制成袋泡茶
23.不適宜制成混懸劑的藥物是()
A.毒性藥物
B.難溶性藥物
C.不穩定的藥物
D.易成鹽的藥物
E.治療劑量大的藥物
24.屬于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是()
A.單甘油酯
B.苯扎溴銨
C.硫酸化蓖麻油
D.肥皂類
E.卵磷脂
25.下列關于表面活性劑毒性大小的排列中正確的是()
A.陰離子型>陽離子型>非離子型
B.陽離子型>非離子型>陰離子型
C.非離子型>陰離子型>陽離子型
D.陰離子型>非離子型>陽離子型
E.陽離子型>陰離子型>非離子型
關鍵字Tags:電大 大中 中專 中藥 制劑
電大中專-中藥制劑學(1)網址:http://www.cnpujin.cn/html/zsxx/clxz/tiku/7336.html